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

讓討海人也有名字 –專訪「阿里棒棒」創辦人王小芳


時間:2015.4.17
地點:基隆           



由科技業轉換跑道

「阿里棒棒」創辦人王小芳,在基隆成長、工作、結婚、生子,是道地的基隆人,曾在電子科技產業工作超過十五年,從生產線助理到各項行政工作,後來因時代技術演變,舊有儲存媒體快速式微,終因不敵環境趨勢,公司結束營業。此時的小芳思考著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同時,結識了出身八斗子漁村、創意海鮮冰品「蝦冰蟹醬」的創辦人,「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,居民卻對海洋如此陌生」,讓雖住在基隆,卻對海洋也一知半解的小芳,開始從文化與歷史面重新認識,這個曾因商業港口風光一時的海港城市。

剛加入公司時,亦為該公司的草創期,儘管沒有接觸過漁業或食品加工業,憑藉過去的行政相關經驗,一步步為公司建立制度。從過去多為內勤工作,也必須開始身兼業務推廣,訪談認識產業鏈的第一線漁民、市場攤販、加工廠等,為的就是將海洋文化的理念推廣給消費者。基隆東北角海岸有豐富的特色漁獲,主要特產之一就是飛魚卵,一般印象魚卵的取得,必須是殺魚取卵,像烏魚子、鮭魚卵,但東北角的飛魚不同,屬暖海性魚類,春天時會隨黑潮流北上洄游,魚汛期約為每年四至七月,四月開始在海面產下橘紅色卵團,其具有黏絲,可附著於漂游物或底棲海藻上,漁民便利用此習性放下人工漂浮草蓆來採捕飛魚卵,偶因洋流過急草包流失,成了飛魚撫育下一代的地方,拓展生存領域,形成間接幫助資源永續的捕撈方式。

社區組織推廣在地文化

除了實際拜訪漁民,小芳更加入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擔任理事職務,結合有志於推動社區營造、地方文化、特色產業、社會教育等領域之專家學者、地方文史工作者與社區居民,推展各類活動,促進相關領域的產業觀光、調查研究、生態保育、人才培育、社區發展及合作交流。期間也應邀至基隆監獄,和受刑人分享工作二十幾年的心得,包括產業領域的轉換,面對工作的心態與準備等,對小芳來說,是印象深刻的互動經驗。

創業是為了延續理念

2014年六月,蝦冰蟹醬爆發財務危機,負責人失蹤,錢莊、銀行紛紛找上門,沒想到人生中會經歷兩次公司倒閉,「當時真的很無奈,因為不是我們的問題啊!」小芳說。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,抱持解決問題的態度,立刻先與市政府聯繫,協助原有員工申請失業津貼。那麼,接下來呢?基於愛基隆這個地方而且認同推廣海洋文化的起心理念,「公司沒了,那就另起爐灶自己做吧!」樂觀的小芳沒有思考太久,便以「阿里棒棒」的品牌,重新開始,但是創立品牌遇到的最大問題,就是別人不認識你,且經過前公司的信譽受損,連帶老顧客對新品牌也會持保留態度,小芳不斷尋找合作行銷夥伴,一步一腳印從頭拜訪舊客戶,建立客戶對產品的信心。小芳說,漁民在台灣被認為是比較低階的工作,但在日本,漁師是很專業、神聖的職人,如果能讓討海人也有名字,讓消費者知道享用在口中的魚是誰搏風戰浪捕來的,同時懷著感恩的心,漁人會有從事職業的驕傲感,也許也能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走向海洋,這也是「阿里棒棒」未來努力的目標之一。


對食材的良心把關

「阿里棒棒」是蘭嶼達悟族對飛魚的尊稱,意思是天神之魚,感謝天神賜予的美味,新品牌主要以飛魚卵加工產品為主,為提供安心保障,產品均通過SGS、晶宇生技公司檢驗通過。同時推廣當季現流漁貨,開始與248農學市集合作,藉由水產讓消費者認識漁人、漁食材、漁料理、漁故事;以類似農業契作概念,與特定漁船配合,下貨後經過篩選、處理、冷凍、真空,層層把關控管品質,把食物污染可能降到最低,便能一年四季都有好魚吃。不過吃魚得看季節,「應人山上一隻豬,不應海底一尾魚」,沒有魚汛也沒魚捕,因此每一尾魚都是老天爺珍賜的禮物。

因長久累積的經驗,小芳告訴我們一個觀念:「傳統上覺得活跳跳的漁獲才是新鮮,冷凍海鮮比較差,事實上卻非如此。」漁獲只要撈起來離開原本的生長環境,會很快變色並死亡,上岸到市場的過程,與空氣接觸太久,都會影響其鮮度,有些賣商為了防止腐敗或提升賣相,添加防腐劑或福馬林等,甚至加入興奮劑就能「活跳跳」,消費者根本無從知曉。直接處理魚鱗、魚鰓、內臟、放血後經冷凍真空包裝的漁獲,反而不會有腥味且更安全新鮮。

小芳提到,農產品的產地標示,只要確定由誰種植,從哪裡採收,回溯食材源頭相對容易;而漁獲是流動性的,僅能標示捕獲者是誰,並由水產試驗所檢驗海域有無污染。經由海上交易的漁獲須先放船艙中冷凍起來,有鮮度保存的考量,容易加入防腐劑(保鮮劑),所以阿里棒棒配合的都是近海漁民,當天回來的漁船,靠港下貨後立刻處理,近海魚體型較小,適合小家庭,較不會有大型魚類重金屬殘留的問題。因為不像農產品,種什麼就採收什麼,所以漁獲都是限量驚喜,今天跟漁民買到的魚,明天不一定捕得到。目前阿里棒棒跟一些通路合作在網路上販售,全程冷凍送達,讓消費者可以吃到最新鮮的漁獲。

阿里棒棒接下來預計會有「小旅行」的計畫,到海蝕平台撿海菜,跟漁人一起體驗、親近海洋,延續推廣海洋文化,讓更多人願意來到基隆,推廣台灣在地食材文化,讓討海人也有名字,讓民眾吃得安心

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

菜圃地圖

從3/16買完菜苗,3/17首發苗兒入土後,一直忙到還沒更新(其實是偷懶又一不小心就拖.... 下去了)最近陸續在收成,也整地整得稍有規模,為了紀錄產量跟時間,還有不同作物的撇步,而且夏天到了紅蟲開始猖獗,愛吃葉子,尤其是瓜類,另外又發現了一種不知名的蟲,趁爬藤的瓜類在奮力往上爬的時候,把生長的源頭剪掉!是剪掉啊!!剪完吃掉就算了,至少沒有浪費,但是牠剪完就跑,那剪屁啦!!手那麼癢嗎!!!還有田鼠!!居然吃掉了苦瓜苗的根,太可惡了!最好不要讓我抓到,立刻抓去餵狗!!!請老爸手繪了兩張簡圖,我再用繪圖軟體畫完整圖,完成了以下三張,做個紀錄。



紅土區是最先開始規劃的一區,因為三月初雨少,紅土又比較硬,掘起來很恐怖.....而且這區風大,每株苗都被吹得歪腰了,除了幫它們一一做支架外,小黃瓜還須搭棚,但是風大到支架根本不夠,也把苗兒們都吹得乾巴巴,只好用鐵皮幫它們蓋圍牆了,姑且暫定它為實驗區。


墓地區是原來就已經有在種植的區域,先把原來剩餘過季的品種剷除,再把預計種植的區域一塊塊畫分出來(如果有用畫的那麼簡單省力就好了)拔草也是非常耗時費力的工作,好想弄一台滑板車可以坐在上面用溜的來回拔草喔!!因為種植過其他作物,土質較鬆軟也較肥沃,與紅土區同時種植的作物整整差了快兩周的進度啊!


外場區是最晚開發的,因為土質太濕,又一直曬不乾,春天後母面的天氣,一下大熱天,一下春雷雨,要不太濕,要不上層太硬,太硬鬆土機打不下去,太軟又會讓機器陷下去,兩難啊!!所以老爸想了個辦法,請堂哥回來幫忙,他控制鬆土機,老爸在後方用麻繩拖著犁控制方向,先把土翻一層出來,之後再用鬆土機重新鬆一遍,就容易多了。最後最後,還是發生了鬆土機因土太濕太黏,陷下去一半的危機,有夠恐怖的,輪子被泥塞住差點轉不動,找木棍來形成抗力點,兩個男人被陷下去的鬆土機抬得半天高,(邊記錄的同時實在也覺得蠻好笑的啊!)明明就跟他們說那個區域太濕,不要再往那打過去,看吧~~~從住處附近牽了水管過來將桶子注滿水,然後每天祈雨,要有水又不要太多,也不能一下有一下沒有,農家真的很靠天的啊~~~


         這是犁本人 (圖片來源:看劉興欽的漫畫憶童年往事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雨洗(與喜?)後的綠@外場區

(大家可以開始預購了 耶~~~)